2016年3月3日,《青年报》在头版以“上师大今年启动‘光启学子计划’”为题,重点推介了对188比分直播:校长朱自强的专访,并在第四、第五版以两个版面的篇幅详细介绍了188比分直播:出台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中针对师范生的“世承学子计划”扩容和即将启动的非师范生“光启学子计划”。访谈中,校长朱自强从改革重点、教师教育、学生培养、学科建设等几方面畅谈了188比分直播:教育综合改革 “十三五”规划发展愿景。
来源:青年报 2016年3月3日 A01版 头版导读 04 05版整版报道
标题:校长访谈 上师大今年启动“光启学子计划”
记者:刘晶晶
转载:和讯网等
上海师范大学校长朱自强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从今年起,上师大针对师范生的“世承学子计划”将扩容,针对非师范生的“光启学子计划”也将启动,对于学生的培养将更加精细化。学校还在积极筹备建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师教育中心,在教师教育上以国际标准来要求自己。
■A04-05
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这是国家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对于高校提出的期待。在今年上海两会期间,上海师范大学校长朱自强在接受青年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改革要求高校更重学科建设,同时改变传统的学生培养模式。目前上师大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已经出台。据透露,今年起,上师大针对师范生的“世承学子计划”将扩容,针对非师范生的“光启学子计划”也将启动。
改革重点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对于上师大来说主要面临两个层面的重点:一是要建设现代高校制度,二是在培养模式上发生根本性变化,要让学生从课堂上被动的学习、老师讲学生学变成学生自主学的模式。
记:此前,国务院已正式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能否谈一谈上海师范大学是如何看待改革,对于“一流”又是如何理解的?
朱:高等教育要遵循什么样的规律?就是尊重学生、尊重学者、尊重教师。尊重学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了,就一定会真正地去考虑学生的终身发展,就会去考虑他的就业问题,就会去考虑他离开学校后是否具备能力去成为我们国家、我们社会建设的栋梁。尊重学者,大学需要大师,需要学者的引领和创新,所以要尊重学者,尊重科学家。尊重教师,因为一个好的教师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大学文化建设是根本。因为大学需要传承,需要有积累,没传承就没积累,没积累又怎么传承下去?大学最终体现出来的是文化,没有一流的大学文化不能达到一流的高校。作为大学的管理者,最终是如何从制度层面上,从运行机制上,去考虑怎么样保障一所学校能否真正体现以学生为第一位,去保障和营造一个我们的广大教师能专注于教学、科研,能否使他们安心的集中精力并且非常愉快地去从事好他们的教学科研,这是一个大学管理者的责任。如果能营造成这样一所大学,一所现代高校的模式,那么成为一所一流高校只是时间问题,是快一点和慢一点的问题,但最终一定会走向真正意义上的一流。
记:面临改革,上海师范大学是否已经有所行动?并将从哪些方面加以推进?
朱:按照国家和上海《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以及《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的要求,上海师范大学在学校“十三五”规划发展中提出的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把学校建成有国际影响的、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进入国内同类院校一流行列”的战略目标。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对于上师大来说主要面临两个层面的重点,一是要建设现代高校制度。第二个是在培养模式上发生根本性变化,要让学生从课堂上被动的学习、老师讲学生学变成学生自主学的模式。这些都要在“十三五”中逐步推行,形成完善体系。
对于现代高校制度的主要内涵,我认为是要以培养学生为中心,逐步确立学院是办学主体地位,首先要把学科做好。今年开始,高校就将面临着招生改革,取消一本、二本,2017年是大类招生。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变化,要求我们在专业设置时更关注就业是否对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如每年的就业率,都要求公布到每个方向每个专业。过去可能是全校一个平均值,或者到一个学院,现在要求到每一个专业目录,这样就迫使学校进行专业的调整。
培养模式上的改变则会带来整个教学过程的变化。以往传统教育模式往往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一般我们比作第一课堂,这种教育模式导致一直以来我们的学生在和海外学生比较时被认为学习成绩好,但在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方面较弱,也就是创新能力弱,学生以接受为主,缺少批判性思维、自我学习的能力。当我们的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自主学习能力又变得尤为重要,迫使我们要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打通,让学生走上社会去实践,同时要大力推行第三课堂,也就是创新创业。
现在我们很多高校都在开始推行,学生可以休学去创业,并在制度上做了保障,我们认可了第三课堂。接下来就是要让三个课堂慢慢打通,要以第二课堂为主,在实践中解决问题需要的知识和能力通过第一课堂学习,不是单纯的以学到多少知识构成整个教学体系,而是以独立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用探索的方法、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所以在“十三五”期间,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全面的改革。
教师教育
在当今时代下,我们培养的老师需要具有国际视野、有城市精神、有过硬的综合素养。国际教师教育中心如果申报成功,可以形成一个平台,国际一流专家每年会到上海来工作,同时也构建了一个具有国际标准的人才高地。
记:教育是城市、国家发展的根本,作为师范类院校,上师大承担着培养老师的重要任务,在新时代下,学校对于教师的教育会更注重哪些方面?
朱:上师大的属性还是以培养师范生为主,师范生占我们学校约1/4的比例。到目前为止,上海基础教育的教师60-70%是由上师大提供的,超过50%的校长和50%的骨干教师也是毕业于上师大。上师大的传统一直是致力于教师教育的培养,这也一直是我们学校的传统,坚守的阵地。在当今时代下,我们培养的老师需要具有国际视野、有城市精神、有过硬的综合素养。
在国际视野方面,上师大正在积极筹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师教育中心,力争做好国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中国基础教育经验的国际分享工作,打造领先国际教师教育平台。在教师教育上,我们要以国际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要走出去,走向国际。我们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PISA测试在国际上奠定了我们基础教育很好的地位;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目前也是上师大在负责。国际教师教育中心如果申报成功,可以形成一个平台,国际一流专家每年会到上海来工作,同时也构建了一个具有国际标准的人才高地,届时我们可以积极为国家战略如一带一路等战略来服务,通过这个研究中心的平台帮助一些在基础教育、教师教育方面还相对比较落后的国家地区的教师教育。我们国内的教师也能通过这样的平台得到提升。
我们也已有了比较明确的阶段性目标,希望2030年是一个时间节点,把这个平台建设走向一流,到2050能够把它变成今后国际教师教育交流的世界几大中心之一,帮助提升上海的基础教育。
此外,在综合素质方面,如信息技术、外语能力、艺术素养等,都是教师需要具备的。为什么要重视城市文化素养?我们可以看到,包括纽约、巴黎、伦敦等国际都市,城市文化一定是领先的,是在推动当代文化的学科前沿不断向前发展的。简单说就是先进的城市文化,如果这块上不去,其他都会受到制约。所以我们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城市精神、文化素养。
学生培养
针对师范生,我们有一个“世承班”,采取精细化培养,引入第二课堂,在课程培养方面让学生有188比分直播机会出国去访学交流。而对于占学校75%的非师范生,我们将启动“光启学子计划”,计划今年开始招生。
记:无论是师范生还是非师范生,学校对于学生的培养方面今后会有哪些具体的举措?
朱:我们的本科生教育,将探索通识教育基础上的专业培养新模式,深化完全学分制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性教学,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探索新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实施“世承学子”计划、“光启学子”计划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推进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针对师范生,我们有一个“世承班”,当时是在4000多名师范生中遴选了200名进行试点,已经做了两年了,效果非常好。这个班对于学生采取的是精细化培养,学校会提供188比分直播资源,培养模式就是我上面所说的更好地实践,引入第二课堂,在课程培养方面让学生有188比分直播机会出国去访学交流。每年毕业季这个班的学生都会被基础教育里的好学校抢着要。
“十三五”期间我们会不断扩大“世承班”的规模,实施“世承学子”计划,创建“世承书院”,探索以“临床”实践导向为核心,融培养、生活、管理、创新于一体的教师教育新模式,在条件成熟时积极申请国家试点学院。在特区内,探索“自主招生”“本硕一体化”“分段考核和多向流动”和“高端实习”改革,强化教师教育特色,打造“卓越教师”。这样的“世承排”、“世承连”、“世承军”在允许的范围内我们希望能争取做到70%对30%,也就是说,让70%的师范生都能进入到这样的培养体系中。
而对于占学校75%的非师范生,我们将启动“光启学子计划”,计划今年开始招生,在被录取非师范生中遴选一批进入这一计划,根据每个学科的特点来开展课程,在课程构置、实践能力培养方面也将更加精细化,比如本科生就实行导师制等。此外,再加上我们在理科方面的“基地班”计划,有的理科学科有国家级、上海市级的实验室,就办成基地班的形式,让这批学生更加早的可以进入到实验室。希望这两大计划能覆盖我们本科生70多个专业的全部学生。
学科建设
实施“五大计划”。进一步夯实传统文理学科基础,保持人文学科优势,凸显教师教育和艺术学科特色,加强应用文理学科建设,有条件发展部分工科特色,建设部分对接国家战略和上海城市发展需求的新兴交叉学科及新的学科增长点。
记:您提到了学科建设的重要性,那上师大今后在学科建设方面会有哪些具体的改革措施?
朱:上师大在学科建设方面将根据“强化优势、扶持重点、发展应用、培育特色”的学科发展思路,实施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应用文科振兴计划、应用理科培优计划、特色学科强化计划、交叉学科创新计划等五大计划。进一步夯实传统文理学科基础,保持人文学科优势,凸显教师教育和艺术学科特色,加强应用文理学科建设,有条件发展部分工科特色,建设部分对接国家战略和上海城市发展需求的新兴交叉学科及新的学科增长点,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有序发展的学科建设态势;根据学科发展需要进一步优化学院布局,提升学校学科整体实力。
接下去我们将构建学科动态评价与调整机制,建立和完善学科发展评价标准,形成学科建设绩效考核与奖惩机制;建立学科建设与学位点建设的良性互动机制、学位点动态调整机制,将学位点考核与学科点建设有机结合,适时调整学科布局,优化学科结构。
学位点优势与特色要加强。我们将打造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数学、哲学、中国史、世界史等一级博士学位点优势;形成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环境科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等二级博士学位点特色;建设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外国语言文学等一级硕士学位点特色。同时优化布局结构,充实艺术类和理工类硕士学位点的内涵,以专项评估为依据,加强专业学位点建设,强化应用和专项特色建设,对接上海城市发展需求,加快金融、社会工作、旅游管理3个新增专业硕士点的内涵建设,积极培育新增长点。
我们希望能让学科与社会创新联系更紧密。上师大将建立全校性、实体性的高端研究院——光启国际学者中心,引领前沿学科、交叉学科协同创新。建设学科社会服务创新平台,文科积极创建国家智库,理工科全面推进上海师范大学联合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深化植物种质资源中心建设,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探索构建环境与能源、食品安全和生命健康、信息控制与功能材料等学科交叉中心或平台,促进与提升服务上海发展需求的能力。
补足短板
上海纽约大学师生比例达到1:7、1:8,而我们现在是他们的两倍甚至还多。要提高一线教师的比例,同时要提高教师的待遇。我们认为一流人才就应该去做老师,不要寄希望于二流人才来培养一流人才,一流人才需要一流人才来培养。所以需要通过各种办法留住人才。
记: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比较大的制约是什么?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
朱:对于我们这样的高校来说,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资源不足。举个例子,我们现在刚刚能够跨过一个门槛——让所有学生都能住在学校,过去很多都是走读生。我们在发展,在资金、资源方面都还是严重不足。包括我们的师生比,国家定的标准是达标了,但还比较低。上海纽约大学师生比比例达到1:7、1:8,他们依据的是美国标准,而我们现在是他们的两倍甚至还多。一个教师一周要承担十几小时的课程,就没有很多时间去从事研究,进行学术发展,教师的自身的学术发展如果不充分,不仅影响到教师本身的发展,最终会制约老师在教学方面的发展。这是一个连环作用。此外还有一些过去遗留的问题,不如管理人员包括后勤保障人员比例还是偏高。当然我们还在努力的解决,但需要时间,要有一个过程。
要提高一线教师的比例,同时要提高教师的待遇。我们认为一流人才就应该去做老师,不要寄希望于二流人才来培养一流人才,一流人才需要一流人才来培养。所以需要通过各种办法留住人才。
“十三五”期间,学校将通过多元聘任和灵活人才运作机制,建立一支“年轮型”师资队伍支持平台,在分类发展基础上逐步建构“纺锤型”(教学型-教学科研型-科研型)师资队伍体系,力争专技岗位占全校岗位的85%,专任教师的整体比例提高到66%,专任教师总数达到221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比例达56%,并使具有海外学术背景的博士数量有显著增长。
设立“人才工作办公室”,加大高端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引培力度,探索按照国际标准聘用外籍教师的有效途径,逐步扩大外籍优秀教师聘用比例,实现学缘结构优化;加大专业发展指导,强化青年学者、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和优秀青年教师的培养,建立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的多元通道;建立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制度,整体提升青年教师的竞争能力和国际化素养;加大博士后流动站建设力度,充分利用政策资源扩大师资博士后和专项博士后比例。
同时完善薪酬分配体系,建立薪酬分配“立交”通道。设计国家和校内岗位双轨制转换通道。建立人才岗位计划与校内既有薪酬分配的转轨机制。
【人物小档案】
朱自强,男,1960年12月出生,汉族,籍贯上海,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工学博士,教授,1990年4月参加工作,2010年12月加入九三学社。2014年被任命为上海师范大学校长,此前任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
链接地址:http://app.why.com.cn/epaper/qnb/html/2016-03/03/content_284601.htm?div=-1
(编辑: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