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点

  •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的疫情防控取得了积极成效,这不仅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而且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2月18日,习近平主席应约同英国首相约翰逊通电话时指出:“中方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我们付出巨大努力,有效阻止了疫情在全球范围的蔓延。”中国的疫情防控举措为世界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体现了大国的责任担当,“为世界防疫树立了典范”。有效阻止了疫情传播,为世界提供了宝贵的防疫窗口期。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指示:“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在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全国迅速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武汉“封城”、城乡“封路”、村社“封闭”、百姓“宅居”,火神山、雷神山、方舱医院极速修建,上万名从全国各地抽调的医护精英和其他志愿者“逆行”,等等。对此,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盛赞:“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正是有了武汉“封城”,才使得疫情这个魔鬼失去了乘中国传统佳节——春
  •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恢复取得积极成效,再次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中国共产党强大的动员力组织力执行力、中国人民坚不可摧的民族凝聚力和众志成城的抗“疫”精神;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任务非常复杂艰巨。要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战,需要我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种“共同体”理念,统筹处理好三种关系。第一,遵循“生命共同体”理念,统筹公共卫生与生态治理关系。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保障。从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总体战来看,必须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生命共同体”理念,致力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统筹处理好公共卫生与生态治理关系。从新冠肺炎疫情和2003年的“非典”疫情的病理学研究来看,我们的生态治理还没有将人与动物(特别是野生动物)的关系纳入其中,导致寄宿于野生动物体内的病毒感染到人并造成重大公共安全事件。而在疫情防控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如得不到妥善处置,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因而在疫情防控中对于生态治理要保持高度警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打好污染防治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们来说,这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目前看,我们“大考”成绩很不错,掩卷长思,“大考”好成绩是如何取得的,其发生学“密码”是什么?实际上,这场疫情防控战,是经济保卫战、社会稳定战和民生保障战的交叠,疫情防控的成功,离不开唯物辩证法,离不开“战时辩证法”。要学会运用唯物辩证法,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抓防控疫情和复工复产、决胜小康等各种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灵活运用辩证法,掌握战“疫”全胜的艺术。疫情防控中,我们灵活运用辩证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基于疫情防控的复杂性,树立系统、全面、全局思维,综合把握疫情防控的全局。面对当前的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我们应该坚持全面看、辩证看、长远看,疫情的短期冲击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大河东流的奔腾之势。同时,疫情防控涉及人、财、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以及制度、体制、机制,法治、道德、行政等社会各个方面,涉及从中央到地方、从干部到群众等各个社会群体;同时还涉及时、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面对疫情,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在挽救生命、保卫家园、恢复发展的大战大考中,凝聚起强大的抗“疫”精神,生动诠释了中国精神的时代内涵,展示出丰富的文化内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奋斗品格。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经沧桑而持续发展,强大的中国精神包含着奋斗品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生存方式,走过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历经中华文明丰富积淀,上起唐虞,历至今日,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奋斗,凝结着厚重的传统哲学底蕴与丰富的人文精神,奋斗品格始终展示为一种积极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将奋斗作为自我完善与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提倡积极向上的奋斗追求,教育和引导人们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要将国家、民族、他人的社会价值实现与个人价值有机统一。“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些奋斗价值,展现
  • 19世纪中期以来,欧洲国家首先开始尝试现代意义上的联合防疫机制。1851年,首届国际卫生大会在巴黎召开,参会者以欧洲国家为主,并且以解决欧洲发生的疫病为主要目标。1902年成立的泛美卫生组织则是美洲各国的联防联控机制,致力于美洲范围内的疫病防治。伴随着帝国主义的扩张,欧美国家在太平洋沿岸的亚洲地区建立了一系列殖民地,而针对殖民地的各种医疗卫生问题,构建区域性联合防疫机制的经验也被欧美国家移植到这里。太平洋沿岸的亚洲地区从19世纪末开始共享疫病信息、交流防治经验,疫病防治甚至被视作谋取本地区话语权和增加影响力的工具。美国作为这一地区的后来者,更希望通过展示菲律宾卫生治理的成果以美化自己的形象。因此,在1908年借举办菲律宾群岛医学会之机,美国驻菲律宾殖民政府倡议成立远东热带医学会,得到周边国家的响应。远东热带医学会致力于协调区域各国围绕本地区主要流行病和恶性疾病开展合作研究、治疗和预防,其成立宣言即指出学会的目标和宗旨在于“推动热带医学研究,促进本地区各个国家,就其医学与科学的责任和兴趣,加深友好交往”。从1908年到1938年,除因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断外,医学会先后在马尼拉、巴达维亚、新
  •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副教授张永超新冠病毒疫情成了2020年中国乃至于世界的首号“网红”,两个多月来的疫情防控成效显著,各种战“疫”、抗“疫”策略层出不穷;种种188比分直播“疫情防控”的专题与动态频繁见诸于各大媒体。在病毒面前,各阶层人士同呼吸、共命运,深刻体会了“命运共同体”的生死奥义。然而,毋庸否认,本次病毒疫情造成的灾难,无论是各阶层同胞猝不及防甚至来不及告别的伤亡,还是对国民经济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的重创,都可谓极其惨重,远非2003年的非典可比。由此以来,“疫情”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对其恨之入骨、欲诛之而后快,便不难理解。不过,除了表达惨重伤害后的痛恨之外,或许我们也应留意“疫情防控”中所突显的“正面”信息,而这些“正面”信息或许才是日后伴随我们继续前进的动力和希望之所在。从伦理学角度而言,至少两点是不容忽视的,那便是“公德意识”的养成和对“多元他者”的尊重。一、“公德意识”与私德重建自梁启超《新民说》论述国民的“公德”、“私德”以来,无论是其本土后继者还是国外学者对于中国国民的印象便是“公德意识缺乏”:重私德而轻公德。这自然是中国国民步入现代社会的一大障碍,因此,要培养大
  • 王雯菲(上海师范大学世界史系)2020-03-2812:10来源:澎湃新闻2020年2月17日,法国神经科医生、“前进党”成员维兰(OlivierVéran)正式接替布赞(AgnèsBuzyn),就任法国卫生部长。临危受命,40岁的维兰直言,对抗“新冠肺炎是卫生部的第一要务”。法国政府及媒体密切关注新冠肺炎的发展趋势,不仅因为疫情来势汹汹——法国累计确诊病例高达32964例(截至北京时间2020年3月28日数据),恐怕还与其自身面对瘟疫的经历有一定关系。从鼠疫、霍乱、天花到流感,每逢流行性急性传染病爆发,法国均不能幸免。近代以来,尤其是1918-1919年的流感,造成了法国约12.5万至25万民众和3万士兵死亡。但因该流感爆发于一战结束前夕,对战争的关注使此次瘟疫被严重低估,以至于相关研究并不多见。被战争“遮蔽”的疫情瘟疫以及人类与瘟疫抗争的经历是世界历史重要的组成部分。瘟疫似潘多拉之盒,如在某一时间点不幸触碰其开关,后果可能是数以百万、千万人的死伤。如瘟疫遇上战争,则更为惨烈,甚至影响战局发展、国家存亡。公元前430年,伯罗奔尼撒人逼近雅典时,得知城内爆发瘟疫,于是迅速撤离雅典。瘟疫
  • 内容提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策略,也是中国参与以共商共建共享为核心的全球治理的基本方案,已经得到联合国及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也应该看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仍受到一些国家的质疑,甚至不少人对于如何有效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使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真正落地、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遵循感到信心不足。因而有必要从价值观层面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进行深化研究。生态集体主义切合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需求;生态集体主义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基础具有哲学、文化学、环境伦理学等学理依据;化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困境需要发挥生态集体主义的价值引领作用。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生态集体主义全球治理环境伦理在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地缘经济政治利益博弈及由此带来的经济危机、生态恶化、社会动荡等国际安全不确定因素骤增的大背景下,联合国及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并将其视为破解全球安全治理困境的“特效药”而多次写入联合国的相关决议。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依然受到西方发达国家及其追随者的质疑,甚至不少人对于如何才能有效地构建人类命运